返乡创业是一种情怀
“回农村创业”已经不是一句口号。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返乡创业人数累积超过480万,各地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数的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左右。
无论是倦鸟归林还是主动“卸甲”,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然不同于昔日离家的懵懂少年。经历了城市化浪潮的洗礼,大多数农民工已经成为见多识广、有能力、有积累的“特殊人才”。对激活农村资源、推动农村发展而言,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无疑是一股“清流”。
不过,当人们慨叹“进城不易”的同时,返乡之路也未必简单。不少农民工在返乡创业时会遇到一些困难。有的源自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,比如认为从城市回到农村是“没本事”“瞧不起”等;有的源自农村发展的现实环境,如硬件建设滞后、资金筹措困难等;也有的来自于返乡农民工自身对于问题的'准备和应对不足,一旦创业遇挫难以及时刹车转向。这导致不少返乡创业者“中道崩殂”,重新进了城。正如有些年轻人离开北上广,又重返北上广的过程。
事实上,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环境,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,还是公共服务水平、网络普及情况,以及农民对新技术、新事物的接受能力,都与城市有不小的差距。这是返乡创业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现实问题,与其抱怨环境不好,不如先做好思想准备、为自己充足电再返乡,以热情的态度和冷静的头脑扎扎实实创好业。
为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,各地也正在搭建各类创业平台,提供优惠措施,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创业。例如贵州设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,以“租金优惠、贷款贴息、奖补扶持、员工培训”等政策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者;河南提出了到2020年扶持10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,带动1000万人就业的目标;武汉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,提供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……
不过,返乡创业并非一锤子买卖。把农民工请回来是一回事,留得下又是一回事。如何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、可持续的创业环境,是值得相关决策部门探讨的新课题。
返乡创业,是理想,也是一种情怀,关键在于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。这既要求农民工创业者找回初心,实现重建乡村的情怀,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回应与互动,为理想和情怀的实现搭建更安全、更牢固的平台。
文档为doc格式